篇首語升級/加裝 SSD 的選擇
雖然越來越多的筆記本開始提供更大容量 SSD 的選擇,但是不同用戶對於存儲需求不同,升級和加裝 SSD 的需求還是廣泛存在的。比如我今年新入手的 HP Envy X360 14inch 辦公機,標配的 1TB SSD 雖然看著不小,但是對於同時維護很多項目的我來說還是有些不夠,經常要靠外接移動硬盤過度。
趁著618活動正好就給自己的機器升級下固態,考慮到辦公機器自然選擇大品牌可靠的產品,在性價比和品質平衡的前提下,入手了2塊Acer掠奪者 2TB SSD。一塊 GM7 和一塊 GM7000,剛好記錄下升級和系統遷移過程,供新手用戶參考。教程涉及的內容比較基礎,期望新手用戶看完也能一次學會(有手就行),老鳥用戶可以跳過教程部分直接查看性能測試數據~
M.2 插槽,2230/2242/2260/2280是什麼?
M.2 插槽是最近幾年筆記本/台式機 SSD 所採用的主流接口,早期版本(B Key 缺口在左)支援 SATA 協議,但目前基本已經完全淘汰。近三五年的筆記本,基本均支援 NVMe(PCIe 協議),現在所能買到的新 SSD 大部分都為 NVMe(M Key 缺口在右邊)。在升級和購買 SSD 之前,可以在產品官網或是打開機器,查看一下現在內部使用的 SSD 缺口位置,來判斷需要升級的 SSD 型號。
▼B&M key 和 M key

除了接口外,M.2 SSD 目前主要尺寸為2230/2242/2260/2280,以及台式機上偶爾可見的22110以及未來的25110。這裏的22為 M.2 SSD 的寬度(單位mm),30/42/60/80/110則為 SSD 的長度(單位mm),大部分筆記本均採用2242/2280 SSD。長度信息同樣可以通過官網/客服查詢,或是用手邊尺寸長度進行測量。
▼我使用的綠聯移動硬盤盒關於 M.2 2230/2242/2260/2280 示意圖,通過不同的固定柱位置可以兼容2230/2242/2260/2280,而對於筆記本和台式機而言,可以通過延長板來把 2230/2242/2260 SSD 延長為標準2280長度。

PCIe Gen3(3.0) 與 PCIe Gen4(4.0)
目前主流消費級 SSD 採用 PCIe Gen3(也寫作3.0)和 Gen4(也寫作4.0)協議,二者主要的差異是速度不同,PCIe Gen 4 的 SSD 也可以工作在 Gen3 模式下。在不考慮協議和編碼開銷的情況下,PCIe Gen4 的帶寬是 8000MB/s(考慮協議開銷大約為7850MB/s),而 PCIe Gen3 的帶寬是 4000MB/s(考慮協議開銷大約為3930MB/s)。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接口的速度不僅受 SSD 影響,也同樣受主板/CPU 影響:
PCIe Gen 3 的主板+PCIe Gen3 SSD= SSD 跑在 PCIe Gen3 速率PCIe Gen 3 的主板+PCIe Gen4 SSD= SSD 只能跑在 PCIe Gen3 速率PCIe Gen 4 的主板+PCIe Gen3 SSD= SSD 只能跑在 PCIe Gen3 速率PCIe Gen 4 的主板+PCIe Gen4 SSD= SSD 跑在 PCIe Gen4 速率
所以選購 SSD 時,需要考慮自己筆記本/主板的規格,否則花更多的錢買了速率更高的 PCIe Gen4 SSD 依舊享受不了更快的速度。
▼筆記本和主板廠商一般會在詳情頁標註 PCIe4.0,但如果是 PCIe 3.0 可能就不會標註了,比如我的這台 HP Envy X360 2024 就是 PCIe 4.0 接口。

在價格差距不大以及主板支援的情況下,優先推薦選擇 PCIe Gen4 SSD,無論順序還是隨機讀取性能都會更高。這次我入手的是 Acer 旗下的 Predator,GM7 和 GM7000 2TB 版本,GM7 供筆記本升級使用,GM7000 則加裝到迷你主機上。

單面與雙面 SSD
對於筆記本用戶,還需要注意 SSD 一般分為單面和雙面,這裏的雙面指的是 SSD 正反面均有放置芯片,厚度上相比單面(僅有一面有元器件)的 SSD 更厚。市面上絕大部分輕薄本,以及大部分遊戲本受厚度限制,需要使用單面 SSD,而台式機一般無此限制。
筆記本電腦: 一般僅支援單面 SSD台式機/迷你主機:一般可以支援單面/雙面 SSD
▼單面 SSD Predator GM7,作為高性能 SSD 適合筆記本和台式機

▼雙面 SSD Predator GM7000,採用有緩存設計+雙面布件,並隨盤贈送額外的散熱貼,適合高性能台式機。主控部分來自英韌科技(Innogrit),型號為 IG5236,緩存部分為一顆來自南亞(Nanya)科技的 512MB DDR4 RAM。

▼Predator GM7000 背面也有放置芯片

系統遷移(Acronis True Image)
準備工作與工具
下載系統遷移用的軟件(本文以 Acronis True Image 為例,也可以使用傲梅、DiskGenius 等),並完成安裝M.2 SSD 硬盤盒(將新 SSD 放入移動硬盤盒,並通過 USB 連接至電腦)關閉電腦的自動休眠/關閉屏幕等功能,避免打斷遷移過程拆卸電腦的螺絲刀
Predator SSD 隨機贈送了系統遷移工具,從 Acronis 官網下載 OEM 版本的 True Image,即可方便的進行系統遷移/備份。Acronis Ture Image 的功能還是比較全面的,Predator 的 SSD 免費附贈這款軟件還是很方便用戶的,本文也以此軟件介紹系統遷移流程。如果你手頭的 SSD 沒有提供免費的系統遷移工具,可能需要自行下載/購買其他遷移工具,系統遷移的流程是類似的。
▼首先從 Acronis 官網,下載 OEM 版本的 Ture Image

▼下載完成 Acronis Ture Image OEM 版本後,雙擊 exe 一路向下完成安裝即可

▼將新 SSD 放在移動硬盤盒內,通過 USB Cable 與電腦連接(如果機器有2個 SSD 槽位,也可以直接插在機器內部的 M.2 插槽內進行系統遷移)

▼桌面對 Win 標誌點擊右鍵-選擇磁盤管理

▼確保磁盤管理內可以看到新 SSD(例如下圖未分配的磁盤1)

▼推薦關閉電腦的自動休眠/關閉屏幕等功能,避免休眠/關閉屏幕意外打斷遷移過程,如使用筆記本請保持電源連接

系統遷移
▼打開 Acronis Ture Image,選擇”複製磁盤”

▼複製磁盤嚮導內,選擇”自動(推薦使用)”,然後”下一步”

▼源磁盤選項內選擇舊的 SSD,即需要進行系統遷移的 SSD(目前系統所在的 SSD),然後”下一步”

▼目標磁盤選項內選擇新的 SSD(這裏使用 USB 移動硬盤盒連接),然後”下一步”

▼磁盤使用狀況,選擇”要替換此計算機上的磁盤”,然後”下一步”

▼完成選項內確認下遷移信息無誤,然後”繼續”

▼工具就會開始進行磁盤複製,根據源磁盤內容大小和硬盤盒速度,這裏可能需要幾分鐘至幾十分鐘,喝杯茶/咖啡耐心等待即可

▼完成後會提示磁盤已成功複製

更換 SSD
更換 SSD 前順手測試了下 HP Envy X360 自帶的 1TB SSD,雖然也是 PCIe 4.0 SSD,但是讀寫速度其實還是蠻低的,並沒有跑滿 PCIe 3.0的理論帶寬。

▼不同筆記本拆機方式有差別,建議新手用戶動手前先搜索對應視頻/圖文案例,動手時膽大心細。更換過程中有任何疑問,先停下來複習下視頻/圖文教程,避免錯誤操作造成財產損失。

▼以 HP Envy X360 為例,首先拆卸底部可見的四顆梅花螺絲,然後使用撥片沿邊沿撬開卡扣即可取下後蓋。

▼可以看到原機採用的是一塊來自鎧俠的 OEM SSD

▼更換 SSD 前最好斷開主板的電源,使用螺絲刀擰下原有 SSD 的螺絲,拔掉舊 SSD 然後插入新 SSD 後擰回螺絲即完成安裝,再重新連上主板電源。

重新開機正常進入系統,可以看到系統設備管理器里,磁盤驅動器已經是 Predator GM7 2TB 了,至此系統遷移完成~

GM7性能測試
Predator GM7 是一塊 PCIe Gen4.0 SSD,採用無緩存設計,可選容量512GB/ 1TB/ 2TB/ 4TB。可以看到512GB 版本寫入速度相比1TB/2TB/4TB 會略低一些,考慮到目前 1TB/2TB SSD 價格比較合適,建議優先選購 1TB/2TB 版本。

使用 Crystal Disk Mark 實測 GM7 順序讀取(Q8T1)速度7093.43MB/s,順序寫入(Q8T1)速度6371.55MB/s,寫入速度比官方標稱值還高一些。相比原機自帶的 SSD(順序讀2155MB/s、寫2804MB/s),讀寫速度基本都有2.5X ~ 3X 的提升。

▼Crystal Disk Info 裡面,可以看到 GM7 的待機溫度還是很低的,室溫28度的環境下 SSD 工作溫度也僅40度,是款很清涼的 SSD 非常適合筆記本

▼使用 ATTO 進行寫入壓力測試,測試從 512B 單元~64MB 單元的讀取與寫入,可以看到完整的一輪文件寫入後 Predator GM7 的溫度也僅上升了3度,GM7 的溫控水平還是很不錯的

新加 SSD 教程與 GM7000 安裝與測試
由於 Windows 需要進入磁盤管理才可以對 SSD 進行分區,很多純新手用戶再增加 SSD 後,會發現我的電腦內並沒有新的磁盤。
▼由於我的迷你主機零刻 SER8 自帶 SSD 散熱片,就無需使用官方附贈的散熱片了

同樣在桌面對 Win 標誌點擊右鍵-選擇磁盤管理,此時就會跳出初始化磁盤的選項,選擇 GPT(GUID 分區表)然後確定即可。

▼然後對新增磁盤右鍵選擇新建簡單卷,一般預設將整個磁盤新建為一個卷即可



▼分區格式部分,Windows 預設為 NTFS 即可


▼在 Crystal Disk Mark 中,可以看到在散熱片加持下,Predator GM7000 的溫度僅為37度。

▼性能測試部分依舊請出 Crystal Disk Mark,實測 GM7000 順序讀取(Q8T1)速度7142.09MB/s,順序寫入(Q8T1)速度6716.19MB/s。寫入速度應該是受 CPU 限制,相比官方標稱值7400MB/s 略低一些,讀取速度比官方標稱值還高一些。

結語
對於很多老筆記本而言,CPU 性能其實並不是瓶頸,升級 RAM 和 SSD 後很多機器的使用壽命都可以大大延長。相比重裝系統,進行完美無損的系統遷移,可以大大降低了更換硬盤的時間成本。更換 SSD、遷移系統本身其實也並不是特別難的操作,希望本篇文章可以幫助0基礎用戶,以較低的成本學習/實踐更換 SSD~
這次618入手的 Predator GM7 和 GM7000,品牌、性能、價格方面比較均衡,尤其是溫控方面都非常不錯。軟件部分也附贈了 Acronis Ture Image 這樣傻瓜化的遷移工具,一方面降低了用戶的使用門檻,也讓用戶無需額外付費購買遷移工具這種使用頻率很低的軟件。
本篇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小白用戶可以通過這篇文章學會系統遷移,最後感謝大家的觀看,也希望大家點讚、收藏並在評論區留言。我是 KC,我們下篇文章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