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用電器沒壞的情況下,你會喜新厭舊,主動更換新家電嗎?
我不會。
它要壞最好早點壞,因為我家電現在都去京東自營買,保內壞對我是好事,大概率可以直接換新。另外我非“二代”,壞了也會先考慮修;除非新房搭配新電器、或者舊電器太落伍,一般不會輕易主動換新,勤儉持家嘛。
要說我這個習慣也是“隨根兒”,就是跟老一輩用家電的習慣差不多——東西壞了第一步會考慮怎麼低成本複原。
不過,當年的電器和現在可不一樣。以前的產品吧,沒這麼多花里胡哨的功能,廠家用料也不是那麼耍心機,因而產品往往顯得比現在更“皮實”,一用好多年也不出毛病,甚至可以撐過保修期後再戰四五年、十餘年(我姥姥家就曾經有個容聲老冰櫃十五年服役除了定期要除冰外都好用);就算壞了吧,故障也比較直接,要麼完全修不好放棄,要麼簡單一修就能繼續服役。
你放現在根本沒這個可能,普通大小家電,空調保6年,6年一過立馬出故障;廚用家電有三年的,快到三年掐點兒罷工;更別提有些1年質保的小品牌小家電了。
知道為什麼現在的電器過保就很容易壞嗎?我同事對此有高論:因為要“可持續性發展”!東西一直不壞的話你不會再次消費,沒消費咋盈利?以前的老廠子就是產品質量太好,銷量到頂,後面競爭激烈就干黃了。現在資本家都猴精猴精的,不會給你生產太結實的產品,所謂保質期,基本就等於你的消費週期。比如三年保,正好三年一過,可以撩撥你喜新厭舊,然後“促進消費大循環”。
別說,這話挺有見地。可按照這個道理,我更不能在家電沒壞時額外消費產生浪費。
但也有例外,比如家電即將過保,但還沒壞,我也可能有一種趁它沒罷工,去小鹹魚上出掉回血的思路。畢竟這樣,就可以把它的意外損壞轉嫁給“接盤”的下一任主人。還有一種思路是“以舊換新”,比如電視機,五年前三千塊買了55英吋的海信4K,現在兩千多也可以享受75英吋,也可以考慮賣掉舊的換新的。
但有時轉念一想,真沒壞不就說明這個產品質量高於平均水平嗎?不壞接著用不比賣出去回血要更慳錢嘛,接著用就是了!
補充一點哈,現在互聯網家電保內暴斃的也不少見,有些產品,比如冰箱,我會避開一些風評不佳的互聯網品牌。再如洗碗機這類高頻度使用的產品,我會考慮大品牌高品質型號,以高價換取更好的質量,大概率避免保內損壞。
這個局面對我這個老油條來說也不算大問題——當你買這類家電產品時,不要太貪便宜就好。最穩妥的方案就是選擇京東自營。這樣萬一出問題了,你會有比較好的售後服務保障。買的時候也可以優先選擇支援類似“180天只換不修”服務的款型,有故障可以直接給你換同款新的送到家、舊的上門拉走;如果報修時產品已下架,也有可能直接給你退全款。換成淘寶蘇寧,或者京東非自營/第三方,就沒有這種好事了,我寧可多花一些錢選京東自營。
有關家電選購的思路就分享到這裏,希望以上內容可以給你一些啟發和參考,覺得有用煩請點讚評論收藏,我是筆點酷玩,我們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