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貝用R6Pro MAX證明萬元內播放器沒“上限”

 在海貝R6 Pro II發佈會上有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海浪拍沙、星空璀璨,雖獨坐無人小島,亦可盡享星辰大海、找尋音樂烏托邦”,它不僅點明了採用與“曲線”有關的海貝R6 Pro II外觀設計語言,更在這之下表達了海貝從這款播放器開始就要體現出的,對另一種極致聲音風格的表達,就某一方面來講,這句話起到了畫龍點睛作用。而之前海貝R6 Pro II評測中我就說過,堅信自己聲音理念,通過產品自內而外的變化來,來傳達出聲音理念的自信力,這種自信力是由內部“定調”聲音反映到整個產品外觀上的,能夠讓消費者一眼就辨別出品牌,也能通過更加強調“控制力”的聲音以及細微的觸感體現到這種變化,這對於海貝來講,其實非常冒險。

海貝用R6Pro MAX證明萬元內播放器沒“上限”

 

海貝用R6Pro MAX證明萬元內播放器沒“上限”_新浪眾測

 顛覆大家對於HiFi播放器的刻板印象,從“變革者”角色變為“領導者”。更重要的是,能夠堅持不懈,不再受到外人異樣眼光,而是變得果斷堅毅、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隨後通過一系列絕對耳目一新的設計,來扭轉大家對於HiFi器材只注重音質,無設計、無營銷、無故事的刻板印象。在這一切塵埃落定,形成自己風格後,不管是具有裝甲風,擺在桌面上當單獨擺件都足夠吸睛的FD5;之後和新福音戰士EVA合作聯名的R4;兼具美感和素質的R8二代,這都極大提升了海貝“對外”的品牌形象,而對於聲音這個並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品牌“護城河”,則需要長時間建設摸索。而到去年年底,海貝最終用R6Pro MAX來證明萬元內播放器沒有“上限”,而在這“表象之外”的,其實是真正實現了創作“自由”,引領了萬元播放器不需要被“定義”。就別天天當守門員了,成為“進攻者”不行嗎?海貝通過R6Pro MAX表達了不給自己設置上限的理念,從外到內,絲毫沒有束縛。甚至和高高在上的R8二代老大哥都能比一比。對於本身就傳統的HiFi市場而言,聲音依舊是能讓品牌走得遠的必要條件,當潮流退去或消費者審美疲勞時,海貝面臨的問題或許會更加棘手,到那時,海貝所構建的聲音護城河會經得起燒友日益高漲的聲音要求的“千錘百煉”嗎?

海貝用R6Pro MAX證明萬元內播放器沒“上限”_新浪眾測

 

海貝用R6Pro MAX證明萬元內播放器沒“上限”_新浪眾測

 當然我覺得這過於杞人憂天了,立足當下,才是海貝現階段的使命,在長時間作為HiFi主力機後,可以篤定的是,海貝R6Pro MAX就是目前海貝交給2024年的答卷。正巧這段時間國產大模型DeepSeek的火爆程度相信大家有目共睹,甚至遊戲加速器都為這軟件提供加速,可沒毛用,該連不上網依舊連不上網,等連上後也讓我產生了一個疑問,這樣先進的人工智能助手,會如何理解海貝R6Pro MAX的設計?結果有些出乎意料,因為DeepSeek無法正確回答好的設計它的回答很有意思,簡單來講,直接彙總了網上已有評測,並進行粗暴的彙總提煉,既要又要還要,結果就直接拚湊了“驢唇不對馬嘴”的答案,繁冗複雜又非常淺顯。

海貝用R6Pro MAX證明萬元內播放器沒“上限”_新浪眾測

 原因很簡單,機器AI只能根據已有資料進行彙總,並不能“聽懂”播放器,而這正是R6Pro MAX要傳達出來的:最高級的審美,並不是只注重某一獨立特性,而是會注重“一體性”表達,這種一體性是從外到內,從內到外都會獲得一致認可。剛拿到R6Pro MAX包裝的一瞬間,就能感受到,整個正面僅能“瞥見”R6Pro MAX機身一角,而這正是這款播放器後殼設計的精巧所在,看似略顯淩亂實則非常有序,而大大的MAX也預示著這是海貝R6系列的“終結者”,左側為豎置的產品型號,兩側為海貝座右銘,後面並沒有展示出主要賣點,而是公司聯繫方式,或許海貝是想讓大家忘記參數?

海貝用R6Pro MAX證明萬元內播放器沒“上限”_新浪眾測

 抽拉出就能看到“烙印”有突出產品名字的純白二層紙盒,正下方則選取了R6Pro二代標誌性的後殼彎曲紋理,依舊採用了凸起設計,這似乎在預示距離摸到真機距離越來越近了?掀開包裝就能看到R6Pro MAX本體,在這方方正正的小盒子裡同樣為二層設計,不得不感歎海貝真是規劃大師。R6Pro MAX的配件比手機廠商良心太多,不僅有多套保護膜,PU輕薄保護殼,還破天荒配備了氮化镓充電器,可以完全喂飽R6Pro MAX的PD3.0 40W快充,滿足快充需求,這對於一款有著8000mAh以上容量的機型堪比救命稻草。而PU保護殼也做了空間足夠大的開孔,看來是吸收了R6Pro二代消費者對保護殼細節設計的口誅筆伐經驗教訓。

海貝用R6Pro MAX證明萬元內播放器沒“上限”_新浪眾測

 

海貝用R6Pro MAX證明萬元內播放器沒“上限”_新浪眾測

 

海貝用R6Pro MAX證明萬元內播放器沒“上限”_新浪眾測

 整個播放器的設計語言延續了R6Pro二代,經由印有海貝logo三角“島嶼”連接碳纖維紋理上半部分、曲線紋理下半部分,在光線下呈現出忽明忽暗,忽實忽虛的流動感,通過分割曲線分出來上下兩部分,通過斜切面曲面加曲線線條設計一起形成了視覺錯覺感,讓視覺和觸覺達到了和諧統一,新加入並不影響整體審美的莫蘭迪色系的低飽和度藍色就像是夜幕降臨下遠處燈塔照射下波光粼粼的海面,個人感覺要比R6Pro二代大紅大紫配色更有高級感,也從側面說明了作為旗艦播放器在審美上的區別,更穩重,同時還有一種大氣感。

海貝用R6Pro MAX證明萬元內播放器沒“上限”_新浪眾測

 

海貝用R6Pro MAX證明萬元內播放器沒“上限”_新浪眾測

 

海貝用R6Pro MAX證明萬元內播放器沒“上限”_新浪眾測

 因為整個內部結構的完全進化,也讓播放器整個厚度相比R6Pro二代厚了7毫米,達到了2釐米多,重量也來到了400g,但在一眾達800g的旗艦播放器中,依舊算非常輕便的,正是因為這點,讓我有替代R8二代跑展會的意願。當然更重要一點,通過硬件和對聲音的理解調校使其具備了與我目前最愛的海貝R8二代抗衡的實力,甚至在某些頻段還要表現得更好。直言不諱地說,R8二代對場面感展現是10分,R6Pro MAX能做到8.5分;而相對較為薄弱的人聲為7分,相對較為薄弱的人聲部分,R6Pro MAX能達到8.5分,實現了真正的均衡,而這就是硬件和調音思路的“協作”這裏還是要提前聲明,R6Pro二代上的AK4191+AK4499EX其實就是AKM旗艦,和ES9039 Pro為同檔次的DAC,只不過定位和成本考慮,R6Pro二代僅使用了1+2構架,而非2+4,因此從芯片規格與實際聲音表現來看,R6Pro二代完全符合“次旗艦”定位,畢竟R6Pro MAX作為旗艦不僅搭載了台式ES9039MS Pro(M指的是MQA,S代表滿血版),還直接上了兩片,每片擁有8道通,支援並行輸出,信噪比也能更高,這對於聲音的聲底純淨度表現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可以看到這次為電流型輸出架構,之後經過4路OPA1612I/V轉換和2路OPA1612低通濾波器以及2組共4路OPA1622 具備膽特性的ELEA電解電容進行調味放大,利用四路獨立供電設計保證最終聲音素質,雖然並沒有R8二代的達爾文MPA構架帶來的高可玩性,但成熟的構架設計反而會讓海貝有“做減法”的可能,利用數量最少的元器件可以避免諧波失真。當然電容電感不像R8二代那樣動輒幾十個並不意味著會缺少味道,反而只使用很少一部分電容“調味”或許才是海貝播放器的未來方向,這就像粵菜里只使用最簡單的烹飪和調味料來還原出食材本身的味道,而非濃油赤醬帶來的表面爽感。

海貝用R6Pro MAX證明萬元內播放器沒“上限”_新浪眾測

 R6Pro MAX對於“音染”的處理恰到好處,不多也不少,聲底上其實依舊是R系列注重人聲、器樂甚至是合成器線條高還原,可以在R純數字系列找到這樣的風格,突出素質表現,在我看來這類播放器是會為入燒新人來樹立一個正確聽音觀,告訴新人人聲、器樂結像、聲像是什麼樣的,位置如何處理,高還原的低頻到底應該聽起來是什麼樣的,這都是2K價位播放器應該做到的事情,而且到5K元以上,萬元以內價位,就應該是HiFi品牌樹立形象“秀肌肉”的重要產品價位段,舉個大眾化例子:

海貝用R6Pro MAX證明萬元內播放器沒“上限”_新浪眾測

 像我最近使用的OPPO Find X8系列,就是OPPO現階段的旗艦門面,能夠看到OPPO現階段對於旗艦機的思考,比如X8採用直屏設計,同時摺疊潛望鏡、高性能低功耗的發哥9400天璣處理器、智能AI助手一個不少,憑藉極具有性價比的價格橫掃4K價位;而X8 Pro在外觀設計上更加註重設計美學,四等深微曲面加上並不算凸起的更強雙潛望鏡頭Deco設計,曼妙且完全舒適的手感讓我非常感歎於那個OPPO回來了。海貝R6Pro二代和R6Pro MAX就像是X8兩個兄弟,一個讓進階玩家感受到海貝旗艦系列的水平,一個讓對聲音有極致追求的消費者感受到海貝現階段調音水平。

海貝用R6Pro MAX證明萬元內播放器沒“上限”_新浪眾測

 尤其是對於中頻人聲的刻畫非常到位,就拿搭配的KINERA薇兒丹蒂舉例,這條塞子本身在人聲上就已經足夠出色了,但是對於人聲細節更深入的刻畫還缺少一些加工火候,而R6Pro MAX就讓這部分達到了爐火純青,非常適合,真正做到了能遊刃有餘地表現出不同類型人聲,整個人聲聲像距離表現極佳,既不貼臉也沒有出現遠距離口型模糊感,就像坐在4、5排皇帝位,有非常紮實的結像,比如恩雅那種稍微加入合成器的嗓音都能聽清楚她溫柔清雅的聲音,這時口型非常精緻細膩,帶有一絲綿密甜感,加上本身聲音密度比較高且有可聞的潤澤感,以及幾乎聽不到的齒音,都讓R6Pro MAX人聲既溫潤又有健康形體感,同時還沒有人聲乾癟單一感,飽滿且耐聽,完全不突兀,這點要比R8二代在情感和韻味渲染上更出彩,當然這也是唯一讓我感覺到超越R8二代的部分,有一說一,其他方面則並沒有R8二代那樣能夠更好兼顧素質和聽感,

海貝用R6Pro MAX證明萬元內播放器沒“上限”_新浪眾測

 

海貝用R6Pro MAX證明萬元內播放器沒“上限”_新浪眾測

 R6Pro MAX在低頻素質上其實已經完全有和R8二代實力,在素質方面兩者勢均力敵,都非常注重低頻彈性、凝聚力、回彈速度、動態/瞬態表現,力爭做到面面俱到,在這個價位是必做題,而非選做,因此在鼓詩這樣的曲目中,能夠感覺到量感充沛以及高動態帶來的爽感,加上強化了凝聚力,因此在爆發的一刹那,整個瞬態變化非常淩厲,收得乾脆利索,不拖泥帶水,而就在這表現中也依舊保持了不錯的瀰散感,因此並不覺得低頻過薄或者過於肥大,而且還保持了一定寬鬆感,這都是和R6Pro二代最主要區別,後者雖然不缺量感,但是在蓬鬆感上就遜於R6Pro MAX。高頻上,R6Pro MAX則和R6Pro二代形成了兩套完全不一樣的高素質風格區別,比如在搭配達音科川時,R6Pro二代在表現器樂時能準確還原出器樂細節,例如吹奏起來形成渾厚有力並具有明顯力道張力經空氣摩擦的管絃樂銅管,如拉奏起來弓弦摩擦起亮而不刺的大提琴,再比如清脆而有延綿泛音的三角鐵,都能做到結像紮實,並注重線條感刻畫,簡而言之,偏向素質解析較直白,R6Pro MAX不僅具備高還原的基本功,還提升了密度和信息量,保留了適當的混響和殘響,好處在於,銅管、提琴在演奏時會感覺到更加充沛的活躍感,以及器樂的光澤從而形成穩健的上盤空氣感,這對縱向聲場構建會起到推波助瀾作用,因此在整個縱向的人聲和器樂定位上,要明顯好於R6Pro二代,而在橫向方面,並沒有R8二代永遠呈現出廣袤感,而是比較規整,能夠真實反映出所搭配耳機的聲場規模,不縮減也不盲目充擴。

海貝用R6Pro MAX證明萬元內播放器沒“上限”_新浪眾測

 以上就是對於海貝R6Pro MAX非常詳細地聽感解讀。小結:在總結海貝R6Pro二代時我是這樣說的:“堅信自己聲音理念,通過產品自內而外的變化來,來傳達出聲音理念的自信力,這種自信力是由內部“定調”聲音反映到整個產品外觀上的,這樣的好處是,能夠讓消費者一眼就辨別出品牌,也能通過更加強調“控制力”的聲音以及細微的觸感體現到這種變化,這對於海貝來講,其實非常冒險。”

海貝用R6Pro MAX證明萬元內播放器沒“上限”_新浪眾測

 經過這一年發展,海貝終於在R6系列壓軸大作R6Pro MAX上繼承並把R6Pro二代的設計發揚光大,形成自己健碩的外觀“護城河”,短時間內依舊和其他品牌拉開了差距,而在聲音方面,更是結合兼備了R6Pro二代和R8二代的特點,顯然這也更符合其自身在次旗艦、超旗艦中間的定位,當然路途依舊遙遠,其他的一切還需要等待市場反饋,至少在7K這個高端主流市場,海貝已經通過R6Pro MAX證明萬元高端無“上限”,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