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入手了魅藍的墨弦耳機,音質表現真的讓我驚喜——在百元價位就能獲得接近千元級的HiFI體驗,每天都忍不住想多聽一會兒。但很快我就遇到了一個問題:現在新手機幾乎都取消了3.5mm耳機孔,換機之後我只能靠轉接線聽歌。可普通轉接線的音質實在一般,總覺得墨弦耳機的實力根本沒有完全發揮出來,聽起來悶悶的,細節也糊成一片。

後來有朋友建議我不妨試試“小尾巴”這種解碼耳放線,說這樣既能保留方便性,又能顯著提升音質。在魅藍的HiFi3 Pro和HS1 Pro之間我猶豫了好一陣,最後想著既然都打算升級了,不如把兩款都拿來實際對比一下,看看到底哪款更適合自己。

開箱印象:包裝上的細節差異
兩款小尾巴都採用了白色簡約風格的紙盒,上面印著產品圖和型號名稱,整體看起來很乾淨。拿在手裡對比,HS1 Pro的盒子明顯要大一圈,也更有份量。仔細看的話,HS1 Pro的文字和圖案用了燙金工藝,在光線下會反出細微的金色光澤,質感上確實更講究一些。

我把盒子翻過來,背面都簡明地印著主要功能和參數介紹,讓人很快就能對產品有個基本瞭解。轉到側面,兩款都印著魅藍的logo,這裏HS1 Pro依然用了燙金處理,顯得更亮眼。打開紙盒後,可以看到小尾巴本體妥帖地嵌在塑料托里,包裝很簡潔,沒有多餘的東西,一眼就能看到產品本身。

細觀本體:做工、設計與用料剖析
對比小尾巴本體,HS1 Pro明顯要大一些,機身印有詳細的硬件參數、支援的解碼格式,還有醒目的Hi-Res小金標,給人一種專業的感覺。Hi-Fi 3 Pro就低調多了,整體是純黑色的,表面很乾淨,幾乎沒什麼文字,看起來更簡約。兩個小尾巴的線材都用了尼龍編織外皮,摸起來柔軟又結實,應該比較耐髒,也不容易纏在一起。雖然價格親民,但做工上並沒有妥協,3.5mm的耳機插頭部分做了鍍金處理,不僅看起來更有質感,實際插拔時接觸也更穩定。Type-C插頭通過了TID認證,不僅兼容性好,近些年的手機、平板基本都能用,而且傳導性能更穩定,干擾也少。線芯是鍍銀無氧銅,理論上對提升音質清晰度有幫助。

Hi-Fi 3 Pro的外殼是金屬材質,表面做了磨砂處理,邊緣有一圈紅色點綴。整個外殼還刻有細密的防滑紋,手上出汗時拿起來也不容易滑。插頭附近的線材也做了加固,感覺更耐用。而HS1 Pro的做工更講究一點,整個機身是用整塊鋁合金通過CNC切割出來的,呈現出八個棱面,握在手裡有份量,表面還有細膩的噴砂,摸起來手感特別舒服。機身側面有一顆獨立的實體按鍵,手感清晰,反應靈敏。我試了一下,短按可以控制音樂的播放和暫停,長按則能在不同的濾波器模式之間切換,實用又方便。.
內“芯”之爭:性能參數全對比
在性能方面,Hi-Fi 3 Pro 雖然外形和普通轉接頭差不多大,但裡面用上了獨立的CX31993解碼芯片,能提供最高60mW的推力。它的電路雖然緊湊但做了分層處理,信號、電源、解碼各走各的路,互相干擾少,實際聽到底噪非常低,官方標稱信噪比有124dB,支援最高32bit/384kHz的PCM格式,但不支援硬解DSD。而HS1 Pro由於體積稍大,因此內部空間結構更複雜,硬件配置也高了一個檔次。它採用了CS43131解碼芯片,用了六層PCB板,把數字、模擬、電源、接地全部分開佈置,最大程度避免信號間的串擾,信噪比提升到了125dB,動態範圍也更寬。最實用的是它支援硬解DSD256,還提供了三檔增益可調,推一些高阻抗耳機也更有底氣。它還可以配合手機App做非常細緻的調節。不只是常規的EQ、濾波器或者聲道平衡,就連音量都可以進行一百級精細控制。機身上的按鍵長按2秒就能直接切換五種濾波器模式。對於喜歡折騰的專業用戶來說,完全可以調出最適合自己口味的風格。

實戰聽感:兩首歌曲,三種搭配,真實對比
為了更充分地對比不同搭配下的音質表現,我使用了魅藍的墨弦耳機在三種不同搭配下進行試聽。用來測試的是兩首風格截然不同的歌曲:一首是林俊傑的《不為誰而作的歌》,他的嗓音情感細膩、唱法多變,非常考驗設備對人聲的還原能力;另一首是皇后樂隊的《Bohemian Rhapsody》,這首歌曲結構複雜,從輕柔的抒情段落到激烈的硬搖滾,再到恢弘的歌劇式和聲,幾乎能夠檢驗耳機在各個方面的素質表現。

手機直推:才華受限的墨弦
當我直接將墨弦耳機插在手機的轉接頭上試聽時,聲音表現確實受到了明顯的限制。播放《不為誰而作的歌》時,前奏的鋼琴聲像是蒙上了一層薄紗,缺少應有的通透感。林俊傑的嗓音出來後,人聲顯得扁平,細節模糊,那些標誌性的換氣聲和細膩的尾音處理都損失了不少。整個聲場感覺是平面的,所有聲音都擠在中間,聽久了讓人感到有些疲憊。切換到《Bohemian Rhapsody》時,問題更加突出。開頭多重人聲的疊唱分離度很差,混作一團。當歌曲進入激烈的吉他solo和鼓點部分時,所有樂器轟地一下全部湧上來,混亂不堪,缺乏層次和控制力,聽得人有些心煩意亂。我不禁歎了口氣,這顯然不是墨弦耳機應有的水準。

Hi-Fi 3 Pro加持:喚醒耳機的潛力
接著,我接上了Hi-Fi 3 Pro小尾巴。再次播放《不為誰而作的歌》,最明顯的變化是那層“薄紗”被掀掉了。鋼琴聲變得清脆而立體,林俊傑的嗓音立刻貼近了許多,也清晰了不少,情感表達更加飽滿。那些細微的呼吸聲和嗓音的顫動開始浮現出來,人聲和伴奏之間的距離被拉開,不再糾纏不清。雖然聲場還不是特別開闊,但已經從一個平面變得有了初步的立體感,聽起來舒服多了。輪到《Bohemian Rhapsody》時,開頭的阿卡貝拉部分中,幾個人聲的定位清晰了一些,不再完全糊在一起。歌曲中段弗雷迪·墨丘利高亢的嗓音更具穿透力,吉他和鼓點的衝擊力也上來了。雖然在大場面下還是有些緊湊,但已經能聽出基本的框架和秩序,不再是一場災難。
HS1 Pro 掌控全場:聽見前所未見的細節
最後,我換上了HS1 Pro。《不為誰而作的歌》的前奏再次響起時,我不由得愣了一下。鋼琴的泛音和細節變得更加豐富,有一種“珠圓玉潤”的感覺。林俊傑的嗓音彷彿就在我面前演唱,無比真實和飽滿,每一個細節都分毫畢現,情感衝擊力直接而強烈。聲場明顯向四周擴散開來,形成了一個有頭有尾的球形空間,我甚至能“看到”樂手的位置。重頭戲《Bohemian Rhapsody》來了,HS1 Pro徹底掌控了這首複雜的史詩。開頭的多重人聲層次分明,定位清晰。從柔和的ballad部分突然切換到硬搖滾段落時,動態響應又快又穩,沒有絲毫混亂。吉他的狂嘯、鼓的撞擊、貝斯的低鳴,還有弗雷迪那變幻莫測的嗓音,所有元素都井然有序地鋪陳在一個龐大的空間里,氣勢磅礴,聽得我起了一身雞皮疙瘩。我甚至用HS1 Pro的APP把濾波器切換到“監聽模式”,歌劇中那些複雜的和聲細節和背景里的各種音效都被挖掘了出來,這是我之前從未在這首熟得不能再熟的歌里聽到過的細節。



總結:一次超值的音質升級之旅
說實話,這次體驗小尾巴真的讓我開了眼界。它不僅解決了手機沒有3.5mm孔的麻煩,更重要的是,它讓我手頭的耳機真正發揮了實力。特別是HS1 Pro,不到兩百的價位,帶來的提升卻是實打實的,原本還擔心會拖後腿,結果根本是我想多了。

對比之下,HiFi3 Pro性價比不錯,適合初燒;而HS1 Pro雖然稍貴一點,但我覺得它更值得。它更像是一個從小白走向愛好者的台階,推力更足、調節功能也多,聲音的控制力和細膩度都明顯更好。這兩款小尾巴我都挺喜歡的,它們沒有刻意賣弄參數,就是安安靜靜地把聲音做好了,價格也卡在了大多數人願意“嚐鮮”的門檻上——不用咬牙跺腳,就能聽到明顯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