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提升視頻質感的捷徑,南卡領夾麥克風

低成本提升視頻質感的捷徑,南卡領夾麥克風

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內容創作者和傳播者。由於職業和興趣的原因,我工作和生活中經常需要用手機和相機來視頻拍攝與後期剪輯。起初和大多數人一樣,我的裝備升級計劃都在想著提升視頻畫質為第一優先,但換手機,升級相機鏡頭的成本可不低。本著該省省,該花花的原則,我發現了一個提升視頻質感的捷徑,就是優化收音環節先!因為每次後期剪輯視頻時候最忍不了音軌上的雜音、爆音和嘶嘶聲等情況,調音降噪還容易把人聲細節磨平。先升級麥克風就是現階段見效最快、最省成本的方式了。

低成本提升視頻質感的捷徑,南卡領夾麥克風_新浪眾測

那麼,這個國內Top級聲學品牌新品,南卡Qmic領夾麥克風能否一步到位解決我的收音痛點?今兒就從實際使用場景出發,儘可能少提參數,跟小夥伴們詳細挖掘這款麥克風的玩法體驗,也給初入自媒體和對視頻製作感興趣的朋友一個接地氣的選品參考。

低成本提升視頻質感的捷徑,南卡領夾麥克風_新浪眾測

慣例先上全家福,看得出這套麥克風配件陣容相當豪華:充電倉、2個發射器、接收器、Lightning轉接頭、Type-C轉接頭、防風罩、充電線、2個監聽耳機、3.5mm音頻線、收納袋。這一步到位的配備,足夠解鎖更多場景的需求。

低成本提升視頻質感的捷徑,南卡領夾麥克風_新浪眾測

雖然發射器和接收器都有獨立的Type-C充電口,但放在這充電倉里可以更好的收納和統一充電(充電倉外面有電源指示燈,充放電很直觀的),多數人常會用到的2個轉接頭也能收納在裡面。並且結合這個充電倉,可以提供24小時的綜合續航,實用性這塊做的很到位。

低成本提升視頻質感的捷徑,南卡領夾麥克風_新浪眾測

實測這個帶屏帶電池的麥克風接收器僅有20.8g,比想像中要輕。頂部可以實時顯示兩個發射器的連接狀態。如果現在你拿著那種體積更小,但只能連接手機接收器放在面前,我還是會選擇南卡這種帶屏,且支援手機相機二合一的設計,更實用,且兼顧入門和進階場景。

低成本提升視頻質感的捷徑,南卡領夾麥克風_新浪眾測

日常視頻更多用的手機拍攝,所以這發射器插在手機上的頻率更多,由於這個麥克風功能設置都能夠在接收器觸屏上操作,不用APP,所以換任何手機都能快速進入收音狀態,效率大大提升。畢竟是聲學領域的技術派代表,南卡給的功能設置真的豐富,發射器支援降噪設置、增益設置、混響、藍牙伴奏、變聲、K歌直播等場景設置,接收器支援音軌模式切換、接收器增益、監聽音量設置。後面也會挑幾個對我更重要的功能點來展開。

低成本提升視頻質感的捷徑,南卡領夾麥克風_新浪眾測

如果在更正式的場合需要上相機錄製,只要將接收器插入相機冷靴口,用附送的3.5mm短線把接收器側面的耳機孔和相機側面耳機孔相連,即可用外置麥克風來更好的收音。

低成本提升視頻質感的捷徑,南卡領夾麥克風_新浪眾測

接收器側面的Type-C口除了支援充電之外,也支援外接監聽耳機。如果接收器插在手機上工作的還沒結束,手機電量快要告急的時候,可以給接收器側面的C口插上供電線來同步實現給手機充電,可以有效延長手機的續航,讓錄製工作更順利,考慮的很周全。順帶一提,由於接收器內置電池,可以在不插設備、無外部供電下也能獨立連接發射器,還能實現更多玩法,後半段里分享給大家。

低成本提升視頻質感的捷徑,南卡領夾麥克風_新浪眾測

之前經常會吐槽哪些專業麥克風廠家對於領夾麥克風發射器的外觀設計缺少審美,畢竟我們是要把發射器夾持在領口附近出鏡的。我理解的發射器設計應該是低調專業且有設計感,好看的同時又不能在錄製視頻時候喧賓奪主。而南卡Qmic無線領夾麥克風發射器的斜線格柵的元素結合右上角充滿金屬質感的旋鈕處橙紅色線條點睛,完全長在了我的審美上。

低成本提升視頻質感的捷徑,南卡領夾麥克風_新浪眾測

成年人不愛做選擇題,即便是領夾麥克風定位,也要考慮到不同穿衣情況下的佩戴體驗。南卡這款麥克風發射器既有帶有金屬背夾,又標配磁鐵,能讓我們想怎麼方便就怎麼方便的用。

低成本提升視頻質感的捷徑,南卡領夾麥克風_新浪眾測

單獨發射器實測才19g,佩戴在襯衫領口、毛衣、外套上時,完全不會像傳統領夾麥那樣墜得慌。雙擊電源鍵可以快速切換到靜音模式(指示燈轉紅燈),雙擊側面M鍵可以快速切換到適合K歌和特殊場景下的混響模式(橙燈),單擊發射器M鍵可在降噪模式(綠燈)和原聲模式(藍燈)切換。熟悉之後就能快速盲操。

低成本提升視頻質感的捷徑,南卡領夾麥克風_新浪眾測

這南卡麥克風發射器還有個交互細節很戳我,通過旋轉右上方的旋鈕可以加減增益(指示燈轉紫色),能精準在-10dB至+10dB範圍內調整。我還發現增益旋鈕是支援按壓的,但按下無任何功能響應,建議後續系列產品延續旋鈕設計的話,不如把按壓這段行程設定為增益一鍵恢復預設吧。

低成本提升視頻質感的捷徑,南卡領夾麥克風_新浪眾測

配置方面,南卡麥克風採用6mm電容拾音單元,支援 360° 全指向收音,20Hz – 20kHz 的全頻響應,能均衡捕捉各個角度的聲音。而且它還擁有更高的48KHz采樣頻率和24Bit位深度,相比以往我用過的藍牙麥克風提升明顯,乾淨清澈,中音穩定,高音順滑不刺耳,低音也有足夠的厚度,終於告別了曾經的單薄乾澀感。由於發射器只支援Type-C耳機,如果想要用自己的3.5mm耳機來監聽,實測用Type-C轉接3.5mm的線,不帶數字解碼的那種就支援(用帶DAC的轉接線反而不支援)。

低成本提升視頻質感的捷徑,南卡領夾麥克風_新浪眾測

以往很多朋友最頭疼的就是複雜環境下的收音,無論是街頭的人群噪音、地鐵的交通聲、戶外的風噪,還有近距離說話時的爆破音。這方面,南卡的AI-DNN2.5神經網絡降噪引擎的表現是真有兩把刷子。看上圖細節,通過實測可以看到輕度降噪模式會保留足夠的細節前提下,明顯弱化背景噪聲,適合室內課堂錄製、會議等環境記錄;重度降噪模式則是更強力抑製噪聲,突出人聲主體,適合地鐵、戶外等嘈雜環境。即便有意外造成的爆麥失真情況,也能有-6dB安全音軌備份,再糟糕的收音環境,換這個麥克風就能救回來。

低成本提升視頻質感的捷徑,南卡領夾麥克風_新浪眾測

入手前我就被南卡這個鯨語Comm通信系統的遠距離高碼率傳輸能力所吸引。我專門做了測試,不玩虛的,不搞廣角效果,用更接近人眼視角的50mm焦段拍攝記錄(通常是手機里的2x鏡頭)。我把接收器放在路中間位置,然後我們兩人佩戴發射器反向走開。通過步頻反推,我發現南卡虛標了!我和小夥伴的最大連接距離在280米左右。比官方說的250米更遠,竟然玩反向虛標!而且測試時候,佩戴監聽耳機的雙方都能清晰聽到對方聲音,非常適合長焦拍攝和車隊行進等場景進行無線溝通。又得益於接收器內置電池可以在不插手機下獨立連接發射器。這不就相當於一組可以脫離網絡和手機的對講機了嗎?

低成本提升視頻質感的捷徑,南卡領夾麥克風_新浪眾測

之前坐量子號遊輪出國玩,最大的遺憾是沒帶上對講機。因為當你和夥伴在這類載客過4000人的遊輪同一層甲板玩,都容易出現找不到對方的情況,公海沒有手機信號,船上衛星上網又貴又卡。如果有這套遠距離無線傳輸的南卡麥克風。實測有辦法最多讓三人成組對講小隊:給2個發射器和1個接收器都帶上Type-C口的監聽耳機(接收器插3.5mm耳機也可以,翻翻家裡老手機包裝就容易找)。接收器持有者開啟藍牙伴奏功能(接收器不用插手機),通過播放手機內置麥克風的錄音,來同步到接收器和發射器上共計3個監聽耳機裡面,另兩個麥克風持有者本身就可以互相監聽到對方說話聲音,就相當於實現三人在一兩百米左右的無網環境內消息互傳。

低成本提升視頻質感的捷徑,南卡領夾麥克風_新浪眾測

對於初入自媒體的朋友來說,四位數價位的高端麥克風對大部分人來說有些遙遠,而南卡Qmic麥克風在500元價位段實現了行業罕見的雙核 DSP 架構,複雜環境也能純淨收音的降噪技術、避免重拍的防爆音功能、零門檻的操作邏輯,這些都是提升拍攝效率和視頻質感的關鍵。而且錄製收音之外,還能拿來當對講機用!有經常出遊拍Vlog、街頭採訪、課程錄製、直播帶貨的朋友,真的可以嚐試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