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對於 ITX 小主機的折騰玩家而言,妥協本就是常態。宿舍、租房等小空間場景下,ITX 小鋼炮無疑是適配環境的最優解,但環境上的妥協,絕不等於要在性能與顏值上讓步。正好又到了一年一度的 11 大促,計劃打造一台性價比小主機,要求遊戲性能與顏值拉滿,今天我就來分享配件選型、裝機過程及實測表現。

完整配置清單如下:Intel Ultra5-230F 處理器、銘瑄 MS – 挑戰者 H810 ITX WIFI 主板、藍寶石6750GRE、利民AXP120 X67黑色下壓式風冷、利民TPFX750 ATX 3.0 白金牌全模組電源、喬思伯 T9 鋁合金機箱。喬思伯 T9 主機僅 11L 容積,鋁合金機身搭配胡桃木底座,質感直接拉滿。無論是學校宿舍還是蝸居小空間的桌面,這台小鋼炮都能輕鬆適配、完美融入。
配件

作為全能型 ITX 小鋼炮,低功耗高性價比的千元神 U 是核心優選。為兼顧生產力與遊戲性能,最終敲定 Intel 酷睿 Ultra 系列新品 ——Ultra5-230F。

Ultra5-230F採用 10 核心 10 線程設計,最大睿頻 5GHz,配備 22MB 二級緩存與 24MB 三級緩存,基礎功耗 65W、最大睿頻功耗 121W,完全適配小主機的性能與功耗平衡需求。

作為酷睿 Ultra5 的理想搭檔,兼顧性價比與 ITX 版型需求,銘瑄 MS – 挑戰者 H810ITX WIFI 主板堪稱優選。主板採用純黑底色包裝,正面印有色彩豐富的 X 形裝飾圖案與挑戰者 LOGO,同時標註主板型號及 Intel 認證標識,設計簡潔且信息清晰。

拿出主板本體,本來為全黑配色,雖說只是H810散熱片該有的一個不少。

供電方面,主板採用了8+1+1相供電,主控芯片為立琦RT3638AE PWM供電主控芯片,每相供電均配備了50A Dr.MOS供電芯片。搭配上單8Pin的外接供電,可以充分釋放Ultra5的性能。

主板搭載 2 條 DDR5 內存插槽,採用單邊卡扣設計,最大支援 96GB 內存容量,內存頻率最高可達 6400MHz,擴展性與兼容性拉滿。

主板配備 1 個 PCIe X16 拓展插槽,最高支援 PCIe 5.0 x16 傳輸速率,能充分適配 RTX 50 系顯卡,助力其完全釋放性能潛力。


主板存儲接口配置豐富,擴展性拉滿:配備 2 個 PCIe 4.0 x4 M.2 固態硬盤位,分別位於主板正面 PCIe 插槽上方與背部靠下位置.

一體式 I/O 面板設計大幅提升裝機便捷性,接口配置全面且分類清晰:視頻接口涵蓋 1 個 HDMI 2.0 與 2 個 DP 1.4;USB 接口包含 4 個 10Gbps Type-A(藍色)、2 個 5Gbps Type-A(藍色)及 2 個 2.0 Type-A(黑色);網絡接口配備 1 個 Intel i219v 1Gbps RJ45 有線接口與 2 個 WIFI 天線接口,音頻接口則為 3 個 3.5mm 輸入輸出接口。WIFI方面,主板搭載 Intel AX101 無線網卡,支援 WIFI 6 與藍牙 5.2,充分滿足多樣連接需求。

利民AXP120 X67 下壓式風冷,以 123.5×120×52mm 的小巧體積,完美適配各類空間緊湊的 ITX 機箱。搭配了C12015W-S 性能風扇,散熱塔體採用鍍鎳工藝,內置 6 根 6mm 高功耗熱管,通過回流焊技術與散熱鰭片緊密連接,壓製酷睿 Ultra5-230F 完全無壓力。

將硬件平台裝入機箱前,需提前先裝好散熱器並且裝好內存固態等配件,並且把該接的線接好,避免後續機箱內操作空間狹小、不便施展。

利民TR-TPFX750尺寸僅為125×100×64mm,可適配絕大多數 ITX 機箱。

電源採用大量日系 電容,支援 100~240V 全電壓輸入,通過 80Plus白金牌認證,能效表現可靠。

其原生支援 PCIE 5.0 與 ATX 3.0 供電標準,配備 1 個原生 12VHPWR 電源接口,搭配加粗銅線製成的 16PIN顯卡供電線,可實現單線 600W 功耗供應,完全滿足 RTX 50 系顯卡的供電需求。

電源標配壓紋線,這點對於裝ITX機箱的話很有幫助。

12V 62.5A,總共750W.

喬思伯 T9 ITX 機箱是本次小鋼炮裝機的核心選定配件,其他配件都是圍繞它來進行選擇的,其核心優勢與配置亮點十分突出。機箱尺寸為 155×325×224mm,體積約 11L,空重 3.85KG,主體框架採用 1mm 厚 SPCC 鋼板,外側以鋁合金為主材,質感紮實。除前面板外,機箱各面均設有大面積格柵開孔,且內置防塵網,兼顧散熱與防塵需求。I/O 接口佈局於前面板底部,包含開機鍵與 Type-C 數據接口,使用便捷。機箱底部配備一整塊北美胡桃木材質底座,進一步拉滿整體質感,顏值與實用性兼備。

喬思伯 T9 機箱的主板托板支援三檔高度調節,不同檔位對應不同硬件安裝限制,適配性靈活:檔位 1:下壓式風冷限高≤58mm,顯卡限長 310mm、厚度≤3 槽;檔位 2:下壓式風冷限高≤68mm,顯卡限長 310mm、厚度≤2.5 槽;檔位 3:下壓式風冷限高≤78mm,顯卡限長 310mm、厚度≤2 槽。

喬思伯 T9 機箱擴展配置實用貼心:電源安裝位背部預留 3.5 寸硬盤固定孔位,安裝該規格硬盤後,顯卡限長調整為 202mm;電源倉頂部額外預留 1 個 12025 規格散熱風扇位,可進一步優化機箱散熱表現。

喬思伯 T9 機箱標配一條 PCIe 4.0 雙反延長線,為確保 RTX 50 系顯卡獲得最大兼容性,安裝前可將主板 PCIe 接口速率設置為 Gen4 模式。若預算充足,玩家也可直接選購長度相當的 PCIe 5.0 雙反延長線,進一步適配高端硬件需求。
安裝

先將主板和電源裝進機箱里,另外插上延長線。

由於我用的雙風扇的而槽卡,所以不需要什麼操作,直接安裝到延長線上就好,這裏要提醒一下,我的機箱檔位是3檔,給顯卡的空間最小,我裝好之後才發現厚一點的50系裝不上去了,只有換成了比較薄點的6750GRE。所以,記得安裝之前只要散熱器高度夠,建議改到第二檔進行安裝。

之後蓋上側板,準確的說是插上側板,即可完成全部安裝。
理論測試

首先在CPU-Z里看一下看一下230F這顆U的規格,採用了大小核設計,6P+4E總共10核心10線程。

大家一般會拿9600X進行對比,9600X是一顆6核12線程的全大核U,兩者性能差不多,但9600X目前要比230F貴200元。

CPU-Z跑分單核794.4分,多核跑分7331.8分。
R23跑分中,單核1931分, 多核16811分。
這裏我拿了之前測試的9600X數據放在這裏,兩者分數都差不多,單核分數有100多分的差距是因為測試主板是X870。
言歸正傳,230F的烤機溫度真的特別低,烤機10多分鐘溫度溫度只有82度,這是在ITX主機下使用下壓式風扇的情況,如果你使用水冷或者全塔風扇只可能會更低。
稍顯遺憾的是主板沒有IPO的參數,內存時序延遲還是高了點,但我直接使用了兩條32G大容量6000頻率的內存,容量大,延遲高點就高點吧。
遊戲測試
由於是要測試CPU,所以遊戲測試的解像度都使在1080P上,預設均為最高
CS2基準測試,遊戲平均幀率為306.7 FPS,1% LOW幀為165.4FPS。
2077基準測試,遊戲平均幀率為91.0 FPS,1% LOW幀為66.4FPS。
黑神話悟空基準測試中,遊戲平均幀率為62.1FPS,1% LOW幀為52.4FPS。
總結
從外觀看,鋁合金與北美黑胡桃實木的經典組合,讓這台小鋼炮主機的顏值與質感雙雙拉滿。僅 11L 的小巧體積,卻能輕鬆容納 Ultra5-230F+RX6750GRE的中端配置,生產力與遊戲性能雙雙在線。針對只能搭載下壓式風冷的 ITX 主機,酷睿 Ultra5-230F 不僅功耗可控,實測綜合性能更表現亮眼。即便與 9600X 平台相比也不落下風,如果是9600X可能就沒有那麼理想的性能了,畢竟AMD祖傳積熱對散熱器的要求更高一些,另外230F性價比更略勝一籌,搭配 RX 6750GRE 顯卡時,配合的剛剛好,可充分釋放顯卡全部性能潛力。
